空间相互作用视角下城市群产业与就业结构协同研究——以大汕头湾区为例

新时代新作为 2021/1/14 17:00:00

+ - 字体大小

摘要:文章基于大汕头湾区5个城市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引力模型、空间偏离份额法、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和协同系数等定量测度湾区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大汕头湾区5个城市的经济空间联系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加强,在2006年增加较多,且湾区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具有路径锁定效应;第二,从产业结构上看,湾区5个城市中,汕头和潮州已形成产业结构效应,且汕头形成空间竞争力效应,而潮汕揭未形成空间区位效应;第三,从就业结构上,湾区城市群第一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具有明显负效应,二、三产业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但也逐渐趋近于饱和状态;第四,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系数及协同系数上看,整个湾区城市群第一产业的协同系数下降,二、三产业的协同系数缓慢上升,就业结构调整慢于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呈现低水平协同状态。 

关键词:空间相互作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同系数;


(作者:谭有为   千庆兰)
(载于《改革与开放》杂志2019年19期;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请登录会员账号下载PDF文件阅读全文

评论(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改革与开放微信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编辑部电话

025-5771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