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国际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交流研讨会在南京江北新区圆满举行

2021/5/10 18:30:00

+ - 字体大小

近日,“创新驱动 气象更新”国际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交流研讨会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此次会议由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区务建设管理办公室、剑桥大学知识产权商业化机构——“剑桥企业”和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联合举办。

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会长、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宇,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聂永军出席并致辞。中央商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陈建鹏出席会议,剑桥企业、剑桥大学南京中心等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包括剑桥大学、剑桥企业、鲁汶大学等海外高校机构知识产权专家,以及北大、南大、浙大及南理工等国内高校和技术转移机构相关领域学者,线上线下对话联动,以疫情时期科技创新化解危机的实践为研讨起点,聚焦探索知识产权创造、培育、保护、运用与服务的完整链条。

中心知识产权工作离不开本地创新土壤滋养。聂永军表示,聚焦“两城一中心”建设,南京江北新区正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链条完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到位、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叫的响的创新高地,设立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法院、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等机构,发布原创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公证保护等平台,构建与国际领先水平“等高对接”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他希望借助剑桥南京中心与本次研讨会,推进新区的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助力南京江北新区打造创新策源地。

在主题演讲环节,线上嘉宾重点阐释了疫情视角下的大学、政府和产业三者在创新协作上的成果经验,总结适合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的可行路径。线下嘉宾则聚焦本土实践和切实需求展开热烈讨论。如何破解当下高校技术转化率待提升难题?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和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小绪分别给出了解决思路。唐恒建议以校友群体为抓手,发挥校友资源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通过设立创投基金、创业联盟等多种途径,打通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与市场产业间的转化壁垒,避免成果沦为“沉果”;王小绪建议,以“互联网+知识产权大数据”模式赋能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促进高校专利与企业需求间的匹配。

研讨在“国际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圆桌讨论环节到达高潮。围绕如何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多方的创新资源、如何将剑桥国际化创新资源与国内相融合、如何开展国际化的高端培训、国际技术转移模式与路径探讨等系列议题,唐恒、董新凯、王小绪等几位专家,和初大平教授一起碰撞出真知灼见。

作为剑桥大学首次在英国境外设立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机构,知识产权工作是中心创新发展、深化产学研协作的关键保障,接下来,中心将继续发挥资源平台优势,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自身专利高质量建设,为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贡献力量。中央商务区也将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在科技创新体系上大胆探索,构建南京江北新区创新高地。

(信息来源: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

请登录会员账号下载PDF文件阅读全文

评论(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改革与开放微信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编辑部电话

025-57712866